主 題:牙周病治療及預防
受訪者: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牙科主任陳宗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周病科
主治醫師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專科醫師
牙周病是成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根據研究顯示,我國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其中5成處於嚴重的狀態,而且牙周病會隨著年齡增加漸漸惡化。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組織(或稱牙周組織)的疾病,牙周組織包含牙齦、齒槽骨與牙周韌帶。牙周組織受到細菌的侵犯,會造成牙齦發炎(牙齦炎),若沒有及早治療,會使得牙周組織破壞,進而發生齒槽骨漸漸流失,並可能導致牙齒脫落的結果。
牙周病發生的原因;
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細菌及牙菌斑
其他加重狀況之因素:
抽菸:抽菸使微血管收縮,錯失早期牙齦出血 警訊;降低牙周病的治療成功率。
壓力:壓力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因而無法抵抗牙
周致病菌的侵犯。
年紀:研究發現80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率
12.7%,有牙周問題者高達88.7%。
基因:有些人的基因比較容易患有牙周病,遭受細
菌攻擊其免疫機制無法抵抗,使得破壞加
速。
磨牙或緊咬習慣:磨牙或過度重咬可能會讓牙齒受
力過大,加上牙菌斑的堆積,可能會加速牙
周組織的破壞。
牙周病的病程:
初期:產生牙齦紅腫、刷牙流血的現象。
當牙齦炎發生且沒有治療時,將演變成為牙周病。牙周慢性發炎,會導致囊袋加深,齒槽骨喪失,最後發生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等症狀。
牙齦炎是可逆的,可藉由治療及維持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讓牙齦恢復健康。
牙周疾病症狀
牙齦炎症狀:刷牙容易流血,牙齦紅腫,並可能出現口臭。
牙周炎症狀:
早期-牙齦退縮露出牙根,對冷熱有敏感現象。
晚期-牙齒鬆動、化膿、掉牙,咀嚼時容易疼痛或無力。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牙周病?(牙周病診斷方式):
可以簡單分成居家自我評估以及醫師專業診斷,民眾居家自我評估方法,牙齦紅腫,有時有觸痛感、有牙齦流血現象、口臭、嚴重時會出現牙齦萎縮,化膿、牙齒移位、動搖,疾病初期應積極求醫,接受診斷,避免疾病惡化;如果居家自我評估有以上的現象,則建議接受醫師專業診斷,牙周病醫療檢查包含牙科X光檢查、牙齒動搖度檢查、牙周囊袋深度探測,藉由這些完整基礎檢查資料,有助於醫師判斷牙周病嚴重程度,並且給予病患整體牙周病治療計畫。
牙周病怎麼治療?
完整的牙周病治療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治療-正確的潔牙是牙周治療成功的關鍵。刷牙與使用牙線是需要教導與練習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潔牙方法,牙周病的治療效果會打折扣,因此牙周病完整治療,首重教育病人口腔衛教,維持高標準的口腔清潔。醫師以器械深入到牙齦的底部,徹底清除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髒東西,包括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汙染的齒質,這樣發炎的牙周組織才能再緊貼回牙根表面,恢復健康。一般在這個階段的療程後可能要等上4~8周的時間,以便觀察改善的狀況,再評估要不要下一個階段,大多數的牙周病患者經此階段已有滿意的治療結果。
第二階段:手術治療(必要時),相對比較深層的感染,基礎治療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便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更有效的清創,及更加確認破壞的形態,必要時並評估牙周再生手術的可行性,可藉由放置骨粉等材料增加牙周地基。牙周病手術是個門診小手術,並不需要住院,手術後遵照醫囑並不會影響工作,只要避免激烈的運動或勞動即可。
第三階段:支持性治療,經過治療後達到穩定時,牙周支持性治療是完整牙周治療的一部分。牙周病經過積極的治療後,每隔一段時間便需要做定期回診(通常是半年,但中、重度牙周病的患者為2-4個月),除了必要的維護治療外,也需要檢視牙菌斑控制的情形,剛治療完的牙周患者通常都會有較好的牙菌斑控制,但隨著時間常有退步的現象,因此定期的維護和嚴格的牙菌斑控制,才能確保牙周健康並減少牙周病復發。
怎麼預防牙周病?
自我照護及清潔:牙刷、牙線、牙間刷
貝氏刷牙法:刷牙的牙齒面共有外側、咬合側、內側,三面都要依序清潔。刷牙時,牙刷與牙齒要呈現45度角,兩顆一起刷。每兩顆牙齒來回刷十下,並且不要太過用力,以免傷害到琺瑯質。
口訣321:三面都要刷 兩顆一起刷 來回刷十下
牙線: 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縫隙可藉由牙線達到更完整的潔牙效果。
牙間刷:牙周病的患者,或是隨著年齡而牙齦萎縮的患者可能會有牙縫寬大的問題,此時牙間刷就是不可或缺的淸潔利器。
牙周病如同慢性病,可經由治療得到良好的控制。正確使用潔牙工具,並定期回診,由牙醫師檢查,需要時做支持性牙周治療,維持口腔健康。
三餐飯後使用含氟量超過1,000ppm之牙膏正確刷牙,平時利用牙線或牙間刷加強淸潔。
觀察牙齦顏色:是否為健康的粉紅色,還是發炎的深紅色或流血紅腫。
維持均衡飮食,少吃甜食,避免抽菸及嚼食檳榔,定期口腔檢查,全民健保給付12歲以上民眾,每6個月洗牙1次。
預防勝於治療:
良好的口腔衛生、保持正常作息、均衡飮食、避免抽菸及定期口腔檢查,就是遠離牙周病的最佳方式!
健保及相關醫療資源: 每半年提供定期牙結石/牙菌斑淸除。一般輕度牙周炎/牙齦炎患者,每九十天提供1次牙結石淸除。
化療、放射線治療病人、口乾症病人、懷孕婦女、
糖尿病患者。
高風險疾病患者:
(1)腦血管疾病患者。
(2)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
(3)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
(4)惡性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