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客庄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交流深度文化教育民情報導

日期:2020-05-08 03:02:15 | 瀏覽次數:557

專訪:賴漢生老師

賴漢生先表示由美濃愛鄉協進會執行的客委會「2019客庄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美濃交流團隊於20190815日上午,來到泗水(Surabaya)友聯基金會辦公室,拜訪惠潮嘉會館理監事及幹部,進行客家華人在印尼生活現況訪談。

感謝惠潮嘉會館李秀珍秘書和瑪琅Malang大學鄭運福Tonny教授的幫忙聯絡和安排。

(一)當天訪談對象: 

葉傳業,80歲,印尼第二代,政府委任印尼文-中文翻譯員(第一代住在西帝文) 

古森福,78歲,IST理工大學語言學院文學士,印尼第三代(第一代住在唐人街),擔任教育工作,專門介紹學生到臺灣留學 

李秀珍,64 ,潮惠嘉會館秘書,彼得拉Petra基督教大學英語與華語教師

羅應昌,76歲,印尼第二代,第一代從梅縣到瑪琅雜貨店打工 

潘育奎,80歲,印尼第二代,第一代在瑪琅開雜貨店 

林業華,79歲,印尼第二代,第一代在加里曼丹開雜貨店。

訪談內容:

友聯會立足於印尼本土,友聯會成立的目的是教育,不分族群,我們運用基金利息,發獎學金已經第九年,參加學生一直增加,發獎學金這件事也受到社會肯定。 

教育中心明年將慶祝30周年,多數理事都是客家人。還有傳統觀念和習俗: 

過年:有吃肉圓(代表圓滿)、有甜粄,有蔥(聰明)、蒜(會打算)、豆腐(富貴),有老人家在的家庭,家庭成員都會回家團圓。 

掛紙:不論回教、基督教 、道教,都會以自己信仰的方式進行掛紙,有臭屁粄。 

端午節:有吃粽子。 

農曆七月:鬼月,七月半拜祖先。 

中秋節:有吃月餅。 

小孩滿月:有紅卵。 

平常:有吃拳頭粄。

問:第一代剛來到印尼時,如何融入印尼社會呢? 

答:來印尼的第一代最厲害了,幾乎都是男人來,然後娶當地女子,就自然融入當地了!只有客家人多數回原鄉討老婆,但也有人娶當地女子。

1958年印尼動亂,聽說臺灣受美國影響,來印尼幫助印尼叛軍,當時排華主要是排除親國民黨的華人。 葉先生1960年曾經想要回中國,但是沒有回去,不過有些同學去了臺灣。 

1965年排華,主要排除親共產黨的華人。 65~66年,受到排華影響,中華學校被封閉,講中國話會被抓去監牢,許多華文教師都被抓了。 

1998年動亂主要是在雅加達,泗水有軍隊保護,華人也花錢請求軍方保護,因此泗水沒有受到影響。

服 務 地 點

電話:07-312-6133 
傳真:07-322-0971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492號
電子信箱:fengmin.radio@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