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漫談肩頸痠痛
受訪者:高雄市立中醫醫院謝冠生醫師
壹、肩痠痛
一、肩痠痛原因:
肩痠痛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筋發炎。如扭傷、挫傷、睡姿不良、同一姿勢太久、勞損、外感、肝腎虧損,氣血虛衰,筋肉肌腱失於濡養,導致血不榮筋,痰濁瘀阻經脈及關節所致。
當然還有極少數是骨頭的問題,如肩關節脫位、半脫位、錯縫、骨折、骨刺壓迫神經也會造成肩部痠痛。
二、肩痠痛治療
醫師會針對不同的原因及個人體質施予治療,內服或外敷或針灸或刮痧或按摩推拿等手法治療。
三、肩痠痛以「五十肩」為例
「五十肩」多見於 50 歲左右者,俗稱「五十肩」,又名冰凍肩,或稱肩關節周圍炎、凝肩、漏肩風、肩痺等。
五十肩發生原因:
肩關節附近的肌腱炎或黏液囊炎開始,因肌肉發炎感到疼痛,害怕疼痛導致不敢動到肩關節,逐漸使關節沾粘攣縮,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症狀為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功能受限制。
五十肩的病因中醫認為多由於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虛衰,筋肉肌腱失於濡養,兼操勞傷損,風寒濕邪侵襲等,導致血不榮筋,痰濁瘀阻經脈及關節所致。
五十肩常見於
1.肩部慢性勞損
2.老化體衰或勞累過度
3.感受風寒濕邪
4.肩關節活動處於保護性限制
如關節活動處於保護性的限制,或長期固定狀態,致使關節活 動減少,造成肩關節黏連。
5.急性損傷:
肩部四周組織受到損害,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造成患處沾黏,日後形成關節黏連。
6.內分泌機能失調:
年齡超過 50 歲,內分泌較為不同,會使體內組織學變化,如組織脫水、纖維化、關節僵硬、粘黏和鈣化。
7.頸椎疾病:
頸椎間孔的改變壓迫脊神經,造成肩部周圍組織神經營養供應障礙。
「五十肩」的分期:
「五十肩」根據不同病理過程,可分為急性期、黏連期和緩解期。
1.急性期:
病程約 1 個月,症狀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受限較輕,活動受限主要是由於疼痛引起肌肉痙孿,韌帶、關節囊孿縮所造成。如果此期積極治療,可直接進入緩解期。
2.黏連期:
病程約2~3個月,症狀以為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為主,而疼痛有所減輕,由於肩關節廣泛性黏連的加重,為關節活動範圍越來越小。如果此期積極治療,可縮短病程。
3.緩解期:
又稱恢復期,肩部疼痛漸消,肌肉痙攣、韌帶孿縮緩和,組織之間的黏連逐漸消除,肩關節的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臨床上嚴重的病人其黏連期很長、若不積極的治療很難熬到緩解期。
五十肩治療方法:
1.針灸治療
2.藥物治療(內服、外用、藥物薰洗)
3.拔罐(拔火罐、遊走罐)
4.手法治療(內收 後伸摸脊 旋肩 外展 上舉 梳頭 擦汗 拍打)
五十肩衛教:
1.中年以後活動時注意防止過猛過快過量,注意起居寒暖。
2.往往熱療對病情有所助益。在急性期紅腫熱痛宜冰敷
3.手法復健治療。(可做內收、外展、旋肩,上舉爬牆動作等運動)
貳、頸痠痛
一、頸痠痛原因:
頸部痠痛最常見的是筋發炎,造成的原因很多,如扭傷、挫傷、睡姿不良、同一姿勢太久、勞損、外感、中暑、高血壓等等皆會造成頸部痠痛。當然還有少數是骨頭的問題,如頸椎脫位、半脫位、錯縫、頸椎骨折、骨刺壓迫神經也會造成頸部痠痛。
二、頸痠痛治療
醫師會針對不同的原因及個人體質施予治療,內服或外敷或針灸或刮痧拔罐或按摩推拿等手法治療。
三、以「落枕」為例
「落枕」中醫治療可用針灸或中藥,以舒筋活血或袪風散寒等針灸穴位或中藥為主,都可對落枕起到改善效果。 若是患者落枕反覆發生,而素體偏向肝腎兩虛時,可選用一些補益肝腎的中藥,來改善患者的體質,以降低發生落枕的機會。
落枕自行處理原則:
1.熱敷患部
2.緩緩慢慢得活動頸部,逐漸增加,不痛為原則。
3.按摩頸部的肌肉,可以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達到止痛效果。
如何預防落枕:
1.天冷時可用圍圍巾穿高領衣物保持肩頸溫暖。
2.避免過度熟睡或宿醉。
3.使用高低合適、硬軟適中的枕頭。
4.趴睡時頸部容易受傷,盡量改成仰躺或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