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2銀髮族常見酸痛無力-骨肌肉關節保健-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中醫吳青峯醫師

日期:2023-09-02 00:24:04 | 瀏覽次數:13328

主題:銀髮族常見酸痛無力-骨肌肉關節保健

受訪者: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中醫吳青峯醫師

前言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因此促進健康,預防失能實為重大議題。

  1. 了解生長發育老化 做好調適

  《內經》指出,衰老之因,責在腎脾。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所化的腎氣直接關係到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 

黃帝內經提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墬;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衰,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是中醫以腎氣盛衰為指標,對生長發育及衰老較有代表性的看法。

  由西方生理學觀點看,腎是一個重要的排泄器官,負責排泄毒素及多餘的水分,從中醫生理觀點而言,腎主骨生髓,生長發育及衰老與腎息息相關。

  《內經》還提出陽明脈衰的觀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如墮。認為衰老是從陽明脈衰開始的。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是泛指脾胃而言,脾胃虛衰,功能異常,供給不足,生長發育及生命活動都要受到影響。

2.肌少症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過了30歲,人體肌肉開始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減少;40歲後,肌肉量更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流失部位多為下肢肌肉群。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罹患肌少症的長者容易因四肢無力、平衡變差而有高的跌倒風險,若已罹患骨質疏鬆,更面臨骨折高風險。

  常見徵狀有:走路遲緩,行動吃力,體重無故減輕,雙手握力下降。自我檢測方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表示有可能罹患肌少症,建議就醫諮詢。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沒有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單純為肌肉量、肌力或身體功能表現下降。續發性肌少症由多重疾病或風險因子所造成,常與多種老年 慢性疾病共存,如癌症、內分泌疾病、器官衰竭;或因營養不良所致(含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或因長期臥床、失能等活動力下降引起。肌少性肥胖的主要生物成因是隨年紀增長,身體組成的改變,中年後體重增加大部份是脂肪量的增加,體脂肪比例逐漸增加到七十歲而後下降,肌肉質量在四十歲後逐漸流失。肌肉量的減少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老化也會促進脂肪在肌肉內堆積,進而增加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導致脂肪堆積及肌肉流失的惡性循環,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

  中年族群若沒有維持穩定運動習慣,並加強重量訓量,肌肉量將逐年減少。

倘若要強健骨關節和肌肉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包括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健康成人可從日曬及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生素D,建議每天日曬15分鐘,並鼓勵每日清晨或黃昏時刻至戶外活動筋骨享受陽光。食物則以深海魚類(鮭魚、鯖魚)、蛋類、乳製品等為主,或額外補充維生素D營養補充劑。無慢性腎臟病的老年人,依體重每天每公斤攝取1.0 ~1.5 公克的蛋白質,另外一天蛋白質攝取總量應平均分布於三餐。建議攝取富含白胺酸的食物,如黃豆、花生、牛肉、鮭魚等。

  預防肌少症,平時就要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鍛鍊自己的肌肉,如椅子坐站、扶物踮腳。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及肌耐受力:有氧舞蹈、快走、騎腳踏車、游泳增進身體彈性及平衡感:太極拳;阻力訓練:啞鈴、彈力帶。

    肌少症由其主要特徵:骨骼肌肌量減少、 伴有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減退判斷,應屬於中醫之「痿症」與「虛勞」範疇,病機為脾胃失和,氣血虧虛。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以致「水榖精微」不能充養四肢肌肉而造成,而「水榖精微」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精、氣、血、津的化生的主要物質基礎。可服用四神湯,健脾利濕。八珍湯則是氣血雙補。肥胖型的肌少症則是以痰濕阻滯居多,健脾胃之外還要利濕、化痰。平日多按壓足三里穴,達到強化肌肉的功效。

3.腰痛

  為腰部肌肉肌膜與韌帶的疼痛,這種腰痛常侷限於原受傷部位的肌肉,最遠者延伸到臀部或大腿。多因驟然之運動、運動過度、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或因姿勢不良所引起。疼痛的發生多在休息中或休息之後發生,如早上起床痠痛或睡到半夜疼痛而醒過來。另一種腰痛是脊椎或脊髓神經被夾壓所造成的腰腿痛,這種腰痛,多由腰部牽引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趾。多因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以及脊椎滑脫、錯位、狹窄引起。疼痛多發生於行走或站立15分鐘之後,病人必須找個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讓被夾壓的神經根暫時舒緩。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痛其內因便是腎虛,外因包括腰部勞損、用力不當、跌打損傷等造成氣血瘀滯不通而腰痛。「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可運用推拿按摩手法疏經通絡,改善疼痛。手法:兩手對搓發熱之後,放於腰椎旁邊,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產生發熱感。穴位按摩取坐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節後),點按1-2分鐘,直至被按部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平常要注意姿勢,不要翹腳或是躺在沙發上、床鋪上看電視,少穿著高跟鞋以免增加腰部負擔,儘量不要勉強搬動過重物品,超過腰部負荷容易造成扭傷等問題。

4.骨質疏鬆症

  老人怕跌倒,因為容易骨折。老人容易骨折的原因,就是骨疏鬆症所引起的。台灣的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每九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女性比男性多。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發生骨質疏鬆症;停經後的婦女,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會發生骨質疏鬆症,更年期早到和卵巢切除的女性,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病患亦是高危險群。骨質疏鬆症現今已非銀髮族專有,而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上班族久坐不動或平日運動量少,長期抽菸喝酒,女性追求纖瘦美白而節食偏食缺乏運動日曬等等。

  所謂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內空洞太多,骨小樑量減少,骨骼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礦物質量減少。因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症狀有:駝背、腰痠、背痛,從外觀上可發現臉部皺紋較多。

  骨質疏鬆症與中醫的「骨痿」相類似,認為是氣血不足,長期過度勞動.或大病後,引起腎精虧損使骨枯髓減所致。又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症狀以腰痛為主,所以病因也與腎虛有關。藥物治療方面,可根據不同證型採用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膠等方藥加減;配合針灸或穴位按摩可取穴足三里、關元、三陰交、絕骨、湧泉。

  骨質疏鬆症與年老腎虛有關,但其防治必需由年輕時做起。須注意飲食的平衡,多攝取鈣質(黑芝麻、海帶芽、苜蓿芽、黑豆、芥蘭、莧菜、紫菜、豆皮、吻仔魚和小魚乾)及維他命D,多運動,多曬陽光,少抽菸喝酒及喝咖啡。

5.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在支撐身體重量的關節,例如髖關節、膝關節和腰椎,另外頸椎、手指和大腳趾也是好發部位。

  退化性膝關節炎常發生於老年人或停經婦女、體重過重者,因職業或運動傷害的人。症狀有膝關節疼痛(上下樓梯時加劇)、關節腫漲、關節僵硬、肌肉無力感(從坐姿要站立很困難)、關節雜音、關節運動受限(蹲不下去)及關節變形(以O形腿變形最常見)等。病程最初是軟骨磨損,接著軟骨覆蓋的骨骼也受到傷害,多年之後可能造成關節變形與喪失功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膝關節的退化屬於中醫痹証和痿証範疇。內在病因是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或是慢性勞損所引起,外在因素則是風、寒、濕、熱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而致。藥物治療方面,可根據不同證型採用龜鹿二仙膠獨活寄生湯四妙散等方藥加減;可利用穴位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取穴陽陵泉、陰陵泉、內膝眼、犢鼻與鶴頂穴。風、寒、濕型可加熱敷。

  食物方面可以多補充富含膠質的食物,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例如豬耳、蹄筋、木耳、海參等。不要因膝關節疼痛而減少活動,適度運動可以強化關節附近的肌肉,增加關節的支撐力。加重膝部負擔的活動(例如爬山、爬樓梯、慢跑、深蹲、盤腿、跪坐等) 或是運動過量,反而會磨損軟骨。如果體重過重,減重是必要的,可減輕膝部負擔。日常生活宜穿戴護膝,女性少穿高跟鞋。

  適度的運動有益健康,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外傷、勞損或姿勢不良造成關節面受力不平衡,軟骨磨損加速,造成膝關節提早退化,宜就醫治療。

6. 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骨關節保健多由「補腎」著手,以下介紹幾種簡單易

  做的茶飲及藥膳

(1)杜仲茶杜仲5錢與500-1000 C.C.水煮茶後,再加入蜂蜜少許。

(2)杜仲排骨湯杜仲4錢,紅棗枸杞少許,與半斤排骨一起燉煮。

(3)四珍排骨湯:四珍膠(龜鹿二仙膠)一塊(5錢),黃耆5錢,當歸2錢,紅棗6錢,與半斤排骨一起燉煮。

(4)密炙烏豆

材料:烏大豆150克、冰糖、蜂蜜、麥芽糖等適量。

做法:1.將烏大豆洗淨加適量水及冰糖煮十分鐘,熄火,讓其浸泡2小時。

         2.將蜂蜜、麥芽糖加入適量水以慢火熔化,將烏豆

浸入,以慢火炙熟,收汁即可。

功效:抗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狀及補充鈣質。

(5)黑豆排骨湯:黑豆半斤,尾冬骨半斤,煮熟後服用。

(6)龜鹿二仙膠奶茶龜鹿二仙膠半塊(2錢半)加入150C.C.開水中溶解,再加入適量鮮奶調製而成。

(7)黑玉斷續筋: 杜仲2錢、續斷2錢、黃耆4錢、紅棗4錢等藥材2碗水煮1碗水藥汁備用。放入豬腳筋半斤、海參4兩、冬筍、香菇、草菇、胡蘿

  蔔球等食材鍋中煮開再倒入藥汁,加入調味料煮熟,以太白粉勾芡即成。

※杜仲:甘,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龜鹿二仙膠(四珍膠)

【組成】:鹿角 龜板 人參 枸杞子。

【功用】:大補精髓,益氣養神,補血強腎。

【主治】:腎虧陰陽兩虛,瘦弱少氣,腰膝酸軟,夢遺失精,陽萎早洩,目視不明,脈象細弱。 

【方論】:李中梓: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 。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

【鹿角】:性鹹溫,溫補腎陽,生精益血,強筋健骨;鹿常回頭看其尾,能通督脈;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且鹿得天地之陽最全,足以養精,能續精力而長壽。

【龜板】:味甘平,補心益腎,滋陰資智,龜因常將手腳縮至腹甲中,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精、補腎、補血且龜得天之陰氣最具足以養氣,能伏息而長壽。

【人參】:甘溫,大補元氣,開心益智,通行血脈。

【枸杞子】:甘平,滋腎益氣,生津助陽,潤肺清肝,去風明目。

  以上四藥合用,龜鹿補陰助陽,人參益氣,枸杞生精,無偏勝之憂,入氣入血,有和平之美。是方由精生而氣旺,氣旺而神昌,故名「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膠-臨床應用

1.骨質疏鬆症:本品含大量膠原質,可促進骨漿分泌,易被人體吸收非常適合中、老年人服用,可治療並預防骨質疏鬆。

2.骨折、潰瘍或傷口長期不癒:本方能增進細胞再生過程,促進骨折、傷口之癒合。

3.興奮性機能:男子虛勞精衰、陽萎、遺精、女子宫冷不孕、虛寒白帶等,本品有調補腎陽,補益精血,強壯督脈,為壯陽溫宫,補精填髓之要藥。

4.預防老化:「醫方集解」言本品為「血氣陰陽交補之劑,氣足則精固不遺,血足則視聴明瞭,久服可以益壽…」故本品能延年益壽、預防機體老化。

5.病後調養:本方有強壯作用,並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對病後體虛患者有調補能力。

6.青少年發育期:本方促進青少年之生長發育。

※品質良好的龜鹿二仙膠基本辨別方式如下:

1.純度高的龜鹿二仙膠放在燈光下可以透光。

2.比例要均勻,不能太軟,否則藥性不足。

3.標準的龜鹿二仙膠少有腥臭味,如果龜鹿二仙膠採用的是純正的鹿角和龜板且經徹底洗淨處理的,並且遵照古法熬煮,腥味並不重。

7.秋天轉骨好時機  

  轉骨,指的就是轉大人,青春期正是轉大人的最佳時機。轉骨發育期有男女之別,女生一般比男生較早開始發育,男生約是在十二至十八歲左右,女生則約是在十至十六歲左右。青春期似乎有提早的趨勢,所以轉骨時機也需要順勢進行調整,建議在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效果最好,女性約於初次月經來潮的時候,而男性則是在青春期開始變聲的時候。因為飲食西化的關係,吃到油炸、加工食品過多,就會誘發第二性徵提早來,女生如果在8歲、男生在9歲到快10歲這段期間出現出現性早熟,建議那時就不要喝轉骨方,應該到西醫檢查原因及膫解生長板是否癒合。

  長高除了先天遺傳,後天調理體質很重要。在季節方面,中醫觀點認為氣候逐漸轉涼的秋天,最適合為邁入青春期孩子改造體質。因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秋天時以中藥補氣血和調理腎、脾二臟並補充養份,等到春天就能促進成長。依照中醫理論「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腎與骨骼的生長有密切的關係;「脾為後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脾與腸胃攝取營養有關,主導肌肉生長。脾腎強健的時候,自然有利於促進成長發育。

  轉骨男女有別,男主補腎,女主補氣血。男生要注意筋骨,預防運動筋骨損傷。女生因有經期,所以要調經補血,預防貧血及經期腹痛的發生。秋天正是轉骨好時機,依個人體質使用藥膳,配合針灸或穴位按摩可加強效果,取穴湧泉、足三里、三陰交。男女轉骨藥膳,仍需經過醫師診斷,適度加減藥物為佳。若有感冒,扁桃腺發炎、急性腸胃炎、及囊腫型青春痘等,則暫停一切藥膳。女生經期暫停服用,月經乾淨後使用。藥膳需避免與茶葉、白蘿蔔、冰冷食物同用。

 

服 務 地 點

電話:07-312-6133 
傳真:07-322-0971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492號
電子信箱:fengmin.radio@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