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堆歷史脈絡探究

日期:2023-07-21 13:43:32 | 瀏覽次數:624
請在此輸入文字 來賓:宋廷棟老師 美濃應該重新牽起右堆大家庭的手。 高雄市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宋廷棟 「右堆」本來就是我們右堆客家人血濃於水的大家庭,在族群競墾的年代保障 了你我先祖立足這片土地之上!進入到日本統治時期開始,時代環境的變遷使 得六堆組織運作漸漸弱化;二戰後國民政府初期將區跨荖濃溪兩岸的右堆分劃 隸屬高雄、屏東兩縣,各庄頭又進一步分劃入許多個鄉鎮行政區域,原本右堆 一家的脈絡被切割得細碎,不同縣市、鄉鎮的各庄頭往來自然日漸疏離了!沒 人談也沒人提,新世代聽都沒聽過「右堆一家」的事情了! 這樣子可就枉費你我的先祖曾經為了守護彼此流血流汗甚至犧牲寶貴生命的情 份,辜負了曾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起携手走過許多歷史上危難時刻的 過命交情了! 追本溯源,我們南台灣客家六堆中的右堆,開基於今日屏東縣里港鄉與鹽埔鄉 之間的武洛,客家先民約於西元 1701 年後向平埔族群武洛社租地墾拓成武洛 庄,分為較大的上武洛(或稱大武洛)與下武洛,兩者相去兩、三公里。上武 洛因位處於早期武洛溪、後來隘寮溪洪氾頻仍的地帶,常常墾拓成果遭到偶發 的大洪氾吞噬,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客家先民雖秉持著客家人勤勉博鬥的精神重行墾拓,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 來,歷經三十多年的生聚教訓,終於逐步向周邊地區尋求可以永久安居、繁衍 子孫的家園。 約在 1736 年前後,客家先民開始遷往大路關、瀰濃、高樹等地,展開二次移民 的行動,終而拓墾出今日右堆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市多個鄉區的諸多大大小小 的客庄,形成六堆中幅員區跨最廣闊一堆的局面。 下武洛於今猶在,周邊皆閩庄的環境中,歷經三百餘年仍然維持著客家語言、 文化與認同,4 百多人的小庄頭,為右堆守護著這段武洛開基的歷史。 1860 年(一說 1853 年)春耕時右堆遭遇蝗災無秧苗可蒔,瀰濃、高樹的先民 結伴前往內埔、萬巒取秧苗途中與高朗朗部落之人發生衝突嫌隙。同年農曆 9 月高朗朗、番仔寮聯合附近諸部落大軍圍困大路關庄,庄人遣楊快盛趁隙突圍 前往右堆總部的瀰濃庄告急求援。部份瀰濃人一聽大路關被圍困情急,不等集 結抄了手邊傢伙就前往救急,甫過溪中伏犧牲 20 餘人。右堆總部集結 600 多 人,聯絡萬巒先鋒堆 500 多人共同解救大路關。9 月 28 日解圍之日大路關人感 念救生之德,祭祀此役犧牲之 33 人英靈,並設恩公祠為祭。從那年開始,每年 農曆 9 月 28 日大路關舉行恩公祭歷 162 年不輟至今⋯⋯ 1998 年美濃反水庫運動熱戰之際,經右堆作家吳錦發兄提示這段歷史,時任六 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高樹鄉長劉錦鴻、左堆佳冬出身的作家曾貴海醫師、 右堆美濃作家鍾鐵民等鄉賢集結大路關恩公廟前誓師成立六堆義勇軍支援美濃 反水庫⋯⋯ 進入到二十世紀末葉,台灣參與國際代工經濟供應鏈後,全球化運動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更加劇烈:鄉村青壯人口外流到都會區而快速老化,鄉村產業結構在工業化、都會化趨勢下越來越形邊緣且喪失活力;人口與經濟規模變小也威脅 到客家母語與文化的傳承、客家文化認同的延續與發展。雖然這種「鄉村消滅」危機在右堆各庄頭普遍發生,但不可否認危機的最前線,會是過去拓墾時期也是最前線的右堆小庄頭,例如:下武洛、大路關、新庄仔、雞油樹下、手巾寮等等。 按照目前右堆各庄各自為政的情況來看,這些人口規模顯然較小、文化環境較為孤立的小庄頭,單獨應對文化與母語傳承危機的能量與文化資本有限,很容易在社會經濟變遷之下出現有心無力、無可奈何地看著事情發生的情境。那我們可能就看著他們一個一個被各個擊破,就像洪流來時單獨的小房子一個接一 個先被沖垮帶走不見!(待續)

服 務 地 點

電話:07-312-6133 
傳真:07-322-0971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492號
電子信箱:fengmin.radio@msa.hinet.net